【你係咪真正香港人】N個常見用語入侵 講好廣東話
要捍衛一個地方,先要捍衛佢嘅語言,你同我都係香港人,但隨住大陸網站例如淘寶、微博、抖音興起,內地網絡用詞成為潮語,甚至影響香港,生活上經常聽到好多外地用語入侵香港,甚至係一啲匪語。小編帶大家正視聽,分清邊啲唔係我地香港人嘅廣東話用語,一齊戒咗佢!
「小三」 VS「二奶」
點樣稱呼破壞夫妻感情嘅情婦呢?
內地嘅講法是「小三」,甚至「小四」、「小五」,形容介入感情的第三者,男女都可以用。但喺香港,「小三」嘅意思係指小學三年級,香港就多數以「二奶」去形容破壞夫妻感情嘅情婦。
「給力」VS「犀利」
「給力」源於2010年5月中國學生上傳網絡嘅一段日本搞笑動畫片《西遊記:旅程的終點》嘅中文版配音,有厲害、強勁嘅意思。後來2010年世界盃期間,比中國網民用嚟討論球隊表現,之後仲選入2010年內地十大網絡流行語。廣東話會話「犀利」、「好勁」、「屈機」。
「吸睛」VS「搶眼」/「eye-catching」
大陸人用「吸睛」形容某個人或者某件物件好吸引,容易引嚟目光。
「網紅」/「網美」VS「KOL」
「網紅」係網絡紅人嘅縮稱,「網美」就係網絡美女。通常係內地或者台灣嘅叫法,而香港通常叫佢地做「KOL」,Key Opinion Leader。
「小鮮肉」VS「靚仔」/「年輕有為」
早喺2014年或更早,內地網络就流行「小鮮肉」,意思即係年輕又靚仔嘅男仔。台灣女星小S喺《康熙來了》都用過形容趙又廷。香港就叫開「靚仔」。
「光棍」VS「單身」
「光棍」一詞出自大陸流行嘅娛樂性節日11月11日,意思係解無伴侶嘅人,係1993年南京4個住hall嘅year4大學生討論點樣擺脫單身而創立嘅節日。香港較普遍講法係「單身」。
「吃貨」VS「為食」
「吃貨」最早出現於中國電視劇《編輯部的故事》,形容為食、鍾意食野嘅人。近年慢慢傳入香港。
「包包」VS「手袋」
大陸一直叫手袋做「包包」,「包包」喺香港係麵包,我地係叫「手袋」。
「綠茶婊」VS「臭雞」
根據維基嘅解釋係泛指外貌清純脱俗,實質生活糜爛,思想拜金,扮到楚楚可憐,但善於心計,靠出賣肉體上位嘅後生女。「綠茶婊」源於2013年春海南三亞舉辦嘅「海天盛筵」展覽會,𡃁模陪睡3日得60萬元人民幣報酬。香港嘅講法應該係「公主病」、「港女」同「臭雞」。
「腦殘」VS「智障」
最先係日本興起,2005年任天堂推出NDS,發行咗一隻聲稱鍛練玩家腦部嘅遊戲《腦鍛鍊》,部份對日文一知半解嘅台灣人,就取「脳に残る」為「腦殘」,開始恥笑玩家都係腦部有殘缺,後來傳去香港、內地、台灣。
延伸閱讀:
【Fact Check 系列】你知唔知每「嘟」一吓張八達通,港鐵賺幾多?
【Fact Check 8】網民抵制TVB廣告客户 收入有無影響?

- 同學仔只要係早上申請,最快可以係下午就拎到錢
- 同學仔文件交齊,98%機會申請獲批
- 提早還款唔會收同學仔任何手續費或罰息
- 整個申請到還款過程 uFinance 不會收取同學任何手續費
唔少同學都會有財務需要,例如交學費,交卡數,Hall Fee, Exchange等,uFinance 為學生提供現時市場上最簡易申請低息學生貸款滿足你嘅財務需要,讓你可以擁有一個無壓力而又充實嘅校園生活。